全球旱雪产业分析报告(极速旱雪出品)

目录

一、 旱雪的发展历史 7

二、 旱雪毯产品 10

1、 刷子式旱雪 10

2、 梳子式旱雪 11

3、 金针菇式旱雪 12

4、 草簇式旱雪 13

三、 英国旱雪的发展 13

1、 规模化 14

2、 专业化 14

3、 商业化 15

四、 日本旱雪的发展 17

1、 日本第一家旱雪场 17

2、 采用Astro(极速)旱雪毯的第一家旱雪场 18

3、 Astro(极速)旱雪在职业跳台滑雪上的应用 19

4、 日本现代旱雪场经营现状及特点 19

五、 旱雪场的构成 23

1、 坡体滑道 23

2、 旱雪毯 24

3、 运力 24

4、 雪具 24

5、 润滑保养系统 24

6、 服务大厅 25

六、 旱雪场的运营特点 25

1、 四季运营 25

1、 规模偏小型化 26

2、 地点选择近郊或市区 26

3、 旱雪初期体验娱乐向培训和俱乐部运营过度 26

七、 中国旱雪的发展前景 26

1、 市场空间 26

2、 旱雪定位 27

3、 旱雪场的运营特点 28

4、 分类 29

5、 发展趋势 30

 

前言

旱雪,不是一个新名词,早在60年代旱雪就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萌芽了,并且发展十分迅速。因其成本低、环保、不浪费资源,并且不受地域和雪资源的限制的特点,迅速在发达国家发展起来,英国曾一度达到260旱雪场,日本也达到了150家以上,形成了滑雪培训、俱乐部运营、滑雪赛事以及专业队训练等成熟的运营模式。日本京都比叡山旱雪场在1984年取得了1亿5千万日元的营业成绩,特别是在长野冬奥会后,日本旱雪发展势头十分迅猛,为亚洲市场的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对中国旱雪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近年,中国冰雪产业发展十分迅猛,而中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冰雪资源稀缺的南方地区,旱雪的需求度很高,在中国迎来发展机遇。

北京克莱思沃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极速旱雪作为较早开始从事旱雪产业的整体解决方案公司,将旱雪目前发展的状况进行分析,总结而成《全球旱雪产业分析报告》,希望对冰雪产业及旱雪产业能够略尽微薄之力,为三亿人上冰雪添砖增瓦。

同时,因旱雪本身一手资料不多,行业在中国发展较晚,北京极速旱雪在整理和分析资料时,借鉴了一些同仁的见解在此表示感谢,如不希望本文引用也请及时告知。另外,本文如有引用不当的数据也请指正,以便及时修改,谢谢!

 

一、?
旱雪的发展历史

在滑雪成为一项热门运动之后,滑雪狂热者在非雪季节尝试了用松针,稻草,沙,毛毡和矿渣等材料铺设在斜坡上模拟真雪,仅有少量在沙漠中滑雪的例子,但因其沙粒在坡度的不可控性,效果并不理想

60年代,英国Dendix公司的莱恩戈弗雷(Len Godfrey)尝试在硬毛刷上滑雪取得了成功,从而开始了旱雪行业的蓬勃发展。Len的刷子式旱雪让英国数百万人学会了滑雪,近260多家旱雪场遍布英国各地,在英国Dry ski slope(旱雪场)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图1世界第一个旱雪场剪彩镜头(英国)

在这之后,意大利企业SIT公司的Aquaderni伯爵也提出了类似的概念,研发成功梳子式旱雪,Aquaderni伯爵将其命名为“Quattro Stagioni”,也就是四季雪的概念。 Aquaderni伯爵的旱雪产品在意大利的Pista del Sole旱雪场投入使用,其管理者弗朗西斯科西玛(滑雪爱好者),在梳子式旱雪的基础上,开发了不同型号的产品以满足滑雪比赛到简单的儿童滑雪比赛等不同需求。西玛将Pista del Sole旱雪场建设成了集度假小屋餐厅、游泳池、会议中心、网球场、旱冰场、冰壶场地、小型雪橇、田径场、跳台滑雪、越野滑雪场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娱乐场。

70年代,旱雪发展到了美国,美国亚特兰大Ski Ventures公司发明了聚乙烯注塑旱雪毯,形态为注塑所料地板上罗列这小圆柱,圆柱顶部成圆头型。这种旱雪毯在美国应用较广,田纳西州的Vinings山滑雪区修建的228m长,25m宽的旱雪坡是美国第一个人造材料铺设的大型旱雪场。后来这种旱雪毯别引入到日本,影响了日本30多年的旱雪产业发展。

80年代,日本的滑雪产业发展异常迅速,日本三菱集团下属的三菱化学子公司引进了美国Ski Ventures公司的旱雪工艺,将旱雪毯命名为“Astro”,在1979年建设了京都比叡山Astro旱雪场,1984年营业额达到1亿5千万日元,引起了一轮旱雪热潮,该热潮在长野冬奥会达到顶峰。Astro旱雪毯在亚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仅在日本本土建设了150多家旱雪场。

图2 日本京都比叡山旱雪场

90年代早期,美国最主要的旱雪产品Snowflex诞生了。Snowflex是由拥有超过150多个滑雪相关项目的布莱顿工程公司的老板布赖恩 托马斯发明的,Snowflex几乎保持了刷子式旱雪的所有性能与产品特性,并且体现出了更安全的使用性能和使用灵活性。Snowflex很快在12家现有英国旱雪场(第一家是96年在汉普歇尔郡开张的卡尔夏特活动中心旱雪场)和几个英国以外的旱雪场铺设开来。

图3 snowflex旱雪产品示意图

近年来,随着中国滑雪市场的升温,旱雪也逐渐被重视,成为初级市场。中国市场也出现了2种旱雪产品,一种是尖峰金针菇式旱雪毯,采用模块化组装;另一种是北京克莱思沃科技有限公司的极速旱雪,毯状卷材铺装,引进的日本原装生产线生产的草簇状旱雪毯。二者均申请了专利保护。

图4 旱雪产品发展

二、?旱雪毯产品

全球的主流旱雪流派分为四大类,刷子式、梳子式、金针菇和草簇式。

  • 刷子式旱雪

刷子式旱雪,形状类似刷子,表面是一根一根的细丝构成,滑雪板在细丝上滑行。Snowflex是刷子式旱雪的改良产品,细丝更加柔软,并具有弹性、光滑性和耐磨的特点,应用交广泛。

图5 刷子式旱雪

Snowflex旱雪采用满铺的方式,细丝排布更紧密,滑感和安全性更有保障。

图6 Snowflex旱雪

  • 梳子式旱雪

梳子式旱雪,采用的硬质塑料,表面如同竖起来的梳子齿一样,一般呈圆形或六边形排布,中间镂空。该种造型滑度较好,但安全系数差,弹性差,较硬,仿雪的效果不好。

图7 梳子式旱雪

  • 金针菇式旱雪

金针菇式旱雪是国内肯格王体育自主研发的旱雪毯,表面采用模具将硬质塑料形成一排金针菇状的形状,将金针菇一排一排插到铝合金底托的槽内,形成模块,具有良好的滑度,略带弹性,走刃效果良好。

图8 金针菇式旱雪

  • 草簇式旱雪

草簇式旱雪由特殊树脂(记忆性材料)经挤压工艺生产,呈毯状,每平米均匀分布10000簇草,每簇草由8片具有背筋的叶组成,叶顶部成圆球状,比金针菇圆头小,但更紧密。草簇式旱雪具有良好的复弹性、耐磨性、抗压性和阻燃性,仿雪和走刃效果良好。

图9 草簇式旱雪

三、?英国旱雪的发展

英国是旱雪的发源地,最早的旱雪产品于1961年在英国被创造出来。因滑雪属于贵族运动,而旱雪相对真雪场的优势非常明显,不浪费电不浪费水,也不占用雪资源,并且非常环保。在英国这个十分注重环保的国度,旱雪自然而然的迅猛发展起来,高峰时期达到260多家旱雪场,教会了数百万人滑雪,目前仍在运营的成熟旱雪场仍有60多家。

英国大多采用刷子式旱雪,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安全性,发展到90年代,SNOWFLEX旱雪产品取代了大部分老旧的刷子产品,使得英国旱雪焕发了第二春。

英国旱雪场普及性非常高,在规模化、专业化、商业化等方面的运作都很成熟,形成了滑雪教学、滑雪度假、俱乐部等运营模式,中大型旱雪场周边大多配套有餐厅客房、娱乐休闲区域,并建设高尔夫练习区、越野自行车、滑板、攀岩等户外运动项目,形成了以旱雪为中心的综合运动乐园。

  • 规模化

例如约翰耐克休闲体育(JOHN NIKE LEISURESPORT)旗下拥有5家大型旱雪场,兰德迪诺(llandudno)、查塔姆(chatham)、普利茅斯(plymouth)、斯沃德林科特(swadlincote)和布莱克内尔(bracknell),每个旱雪场都拥有3条以上主滑道、初级滑道、freestyle滑道、缆车和配套服务设施,形成了规模化、标准化运营,在英国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 专业化

滑雪教学是英国旱雪的最大营业支柱,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旱雪教学体系已十分成熟,并且划分十分精细。不同滑雪技术等级针对不同的收费标准,配备不同的教练。

在教学上分为公开课、私教课、双板课、单板课,招生分为成人班、儿童班和亲子班以及团体班,课时上分为1小时、2小时、半天、全天等。

以中洛锡安旱雪运动中心为例:

图10 中洛锡安旱雪运动中心双板培训课程收费表

  • 商业化

英国的旱雪场大多采用多样化的商业运作模式,旱雪场收费包含雪票(含雪具)、吊椅、培训等,并区分平日、周末、活动日。

除旱雪外,旱雪场多配套健身、滑板、高尔夫、射箭等户外项目,并承办生日party、婚礼庆典、团体聚会、会议等项目,以及餐饮、客房、咖啡馆等服务,形成“运动+度假”的综合商业模式。

仍以中洛锡安旱雪运动中心为例:

图11 中洛锡安旱雪运动中心雪票价格

英国旱雪即是旱雪的起点,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国家,英国人口只有6500万,但高峰时期却拥有260家旱雪场,平均25万人拥有一座旱雪场,可见其火爆程度,英国旱雪的发展非常有借鉴意义。

四、?日本旱雪的发展

图12 日本第一家旱雪场:船桥健康中心旱雪场

  • 日本第一家旱雪场

早在1962年,日本第一家旱雪场是在千叶县船桥市由日本上市公司「読売新聞」(读卖新闻)投资建设的「船橋ヘルスセンター人工芝スキー場」(船桥健康中心旱雪场)。该旱雪场采用刷子式旱雪毯,主要用于初学者体验与亲子娱乐项目。场地分为两大区域,一种以雪圈为主,夏季营业的入水式雪圈道,一种是春秋时节营业的以双板为主的双板初级道。60~70年代风靡一时。值得一提的是1970年该旱雪场更是引入了水雾系统来减少摩擦,达到更好的体验效果,同时也减轻了雪具耗损,为现在代旱雪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后因场地改建,1977年宣布停业。

图13 日本最早使用的水雾系统

  • 采用Astro(极速)旱雪毯的第一家旱雪场

图14 第一家Astro(极速)旱雪场

早在35年前的1982年(1979年开始搭建),第一号的人工草坪滑雪场诞生于京都比叡山,而旱雪场便是以旱雪毯的生产商ASTRO(已被极速旱雪收购)为名,称为「Astro滑雪场」。 该雪场冬季以天然雪+人工雪覆盖于旱雪毯上,其他季节则是直接于旱雪毯上滑行。所以该雪场也是整个日本第一个四季雪场。80年代「Astro滑雪场」平均年消费人群在5万人,1984年度营业额更是创下1亿5千万日元的记录。也正是这个记录使得日本投资商看到了旱雪的价值,纷纷投资建设旱雪场,使得90年代开始旱雪场如雨后春笋般在全日本出现。而1998年的长野冬奥会的举办更是将这一热潮推向最高点。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相应的,旱雪技术也在不断地革新、成熟。2002年,因公司转型,引领旱雪潮流20年的「Astro滑雪场」宣布永久停业。

  • Astro(极速)旱雪在职业跳台滑雪上的应用

图15 日本70m级跳台滑雪国家队训练场地

为了1972年举行的札幌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日本在北海道札幌市中央区建设了「宮の森ジャンプ競技場」(宫之森JUMP竞技场)。该竞技场为70m级跳台,可容纳三万名观众。1983年改建,加入Astro旱雪毯,用于夏季时的滑雪跳台练习,2013年加设四季用魔毯,沿用至今日。该场地每年举办国内外大小型比赛近30余次,同时也是日本70m级跳台滑雪国家队专用四季训练场地。

  • 日本现代旱雪场经营现状及特点

1962年,日本的旱雪场发展至今,已经有了近150家旱雪场,而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媒体与信息的多元化,使得消费人群的意识形态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进行着转变,而旱雪这种娱乐性较强的体育运动从技术层面至运营模式也在与时俱进。

图16 日本部分旱雪场

日本旱雪从最初的体验型旱雪运营到现今的滑雪教学和俱乐部运营,从大型旱雪场过度到中小型旱雪场(单板公园居多),形成小而多的多点开花局面。

日本旱雪按照运动或娱乐方式主要分为三种旱雪场:

图17 公园儿童娱乐滑斗旱雪

  • 第一种是娱乐旱雪场

规模与投入相对较小,但娱乐性强,受众人群最广的雪圈/雪斗道。场地大多铺设在市区内公园、近郊游乐场、温泉度假村等地,此种旱雪场大多是针对儿童建设、以亲子互动为目的。

图18 体验与教学旱雪场(旱雪真雪结合四季运营雪场)

  • 第二种旱雪场是以体验与教学为主的双板道

具有规模与投入大,娱乐性较强,运动属性突出,受众人群广等特点。在日本,很多滑雪场选择在滑雪道上加铺旱雪毯。 这样旱雪便与冬季滑雪结合起来,进而达到吸引游客、增长运营时间(四季滑雪)、增加营销收益的目的。因为日本大部分旱雪场都建设在山区或城市近郊等,所以相应的观光、交通、餐饮、购物、住宿等周边配套服务设施相对齐全,形成延伸链条,达到刺激消费的目的。

图19 极限单板公园旱雪场

  • 第三种是极限旱雪场

极限旱雪场主要指极限单板公园,主要建设在市区的公园内和近郊独立区域。规模与投入较小,互动性、社交性相对较强。极限旱雪场一般分为游客体验,技能培训,发烧友俱乐部三个大板块。游客体验主要针对滑雪或单板初学者,兴趣,增加运动体验为主。技能培训主要面向具有一定滑雪基础、想要提高自身滑雪技术的爱好者。一般日本的极限旱雪场都会配有专业单板教练来进行授课指导。发烧友俱乐部的主要受众人群是自身技术相对成熟、以挑战自己极限为目的极限运动爱好者。极限旱雪场与冬季滑雪充分结合主要是参加各类国内外相关比赛。

极限旱雪虽然相对与其他两种旱雪受众人群小,限于特定人群,但极限旱雪充分展现了滑雪魅力的和体育运动精神。在日本风靡至今。

目前,日本旱雪的运营也是如同英国那样,以滑雪教学和俱乐部运营为主,但不同的是日本旱雪滑雪教学以单板为主,双板主要用于度假体验。另外一个不同点在于英国旱雪场大多是中大型旱雪场,而日本的旱雪场多以中小型为主,这可能与日本的土地资源紧缺和精致的文化传承有关,也因此日本的旱雪场单位面积的产出更高。

图20 日本旱雪场单板培训费用标准

图21 日本旱雪场雪票收费标准

五、?旱雪场的构成

旱雪场的构成与真雪场略有区别,旱雪场并不需要造雪机,当然也不需要大型蓄水池、大型变压器、压雪机、铲雪车等昂贵的设备。不过四季雪场除外,如果在冬季希望在旱雪场上降雪,从而实现滑真雪的旱雪场,也需要造雪机和压雪车,但仅需在旱雪场上降雪20cm以上厚度即可,大大的减少了造雪量,降低成本。

四季雪场需要采用合适的旱雪毯以便更好的降雪,一方面需要雪能够停留在旱雪毯表面而不至于滑落,另一方面需要旱雪毯具有顽强的抗压能力和复弹性,以承受压雪车的重量,不会损伤旱雪毯,这一点极速旱雪雪毯的优势十分明显。

旱雪场的构成包含滑道坡体、旱雪毯、运力、雪具、润滑保养系统、护栏防护、灯光音效、服务大厅、休闲餐饮水吧等八大主要模块,其中滑道坡体、旱雪毯、雪具、润滑保养系统是四个绝对必要因素。

  • 坡体滑道

滑道坡体一般分为初级学习滑道、中级滑道、高级滑道以及单板滑到、猫跳滑道、飞包滑道、雪圈滑道等,按照旱雪场的定位及实际场地环境进行设计。

旱雪坡体可以依靠山势坡体进行推坡塑性,也可以在平地用钢结构搭建,临时性旱雪场可以用脚手架搭建,形式比较灵活。

  • 旱雪毯

旱雪毯按照设计需求,根据客群需要、滑度需要、环境需要等因素选择不同的旱雪毯,有的旱雪毯是需要对坡体进行混凝土硬化,有的旱雪毯并不需要,可以将地面夯实平整后直接铺设,但实际效果没有硬化好。

  • 运力

国内旱雪场的滑道大多不长,一般在100-200m左右,这类旱雪场可以采用魔毯作为运力。英国的旱雪场大多采用吊椅的形式,成本较高。旱雪场的运力成本较高,一般在做旱雪场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如何节省运力,通过设计来降低成本。一些非常小型的体验旱雪场也有不设运力的项目,通长是儿童娱乐体验场、单板练习场等。

  • 雪具

旱雪场的雪具与真雪场的雪具可以通用,并无太大差别。一般情况下旱雪场的雪具雪刃需要钝一些,以免划伤旱雪毯,但上蜡等维护保养还是必要的。

旱雪场的护具与真雪场不同。真雪场的护具要求较高,价格昂贵,一方面是为了保暖驱寒,另一方面是为了保障安全。旱雪场因四季运营,只需穿着适季衣服即可,并不必须穿着滑雪服,护具一般仅需头盔、护膝、护肘。

  • 润滑保养系统

旱雪场大多采用水雾系统进行润滑和保养,因雪板和旱雪毯材料之间高速的滑行会摩擦产生热量,对雪板和雪毯均产生损伤,因此需要水(一般会添加清洗剂)来进行降温同时增加滑度。

有些儿童娱乐的旱雪场,如雪圈滑道也会采用保养液擦拭旱雪毯表面,进行润滑和保养,优点是去除了湿身的影响,特别是气温较低的时候,更适合儿童娱乐。

  • 服务大厅

旱雪场的服务大厅与真雪场略有不同,因旱雪场可以在夏季经营,可以将部分功能放到室外,提供雪具租赁、存储物品、各种娱乐服务职能。

图22 旱雪场的组成模块

六、??旱雪场的运营特点

  • 四季运营

旱雪场最大的特点是四季运营,解决了滑雪场对雪资源的依赖。这不仅能够增加收入,而且对于滑雪场的运营来说,能够保持人员的稳定性,特别是管理和教练团队,一年四季皆有工作可做。另外对与滑雪场高昂的配套设施,如酒店、雪具、运力等降低闲置时间,并且对于品牌的塑造十分有帮助。

非雪季节进行滑雪培训实际上也是在为冬季滑雪培养用户,是抓取流量的一大法宝。

  • 规模偏小型化

旱雪的规模一般在数千至数万平方,不似真雪场建设的那么大,一般旱雪主滑道的长度子200m左右,初级滑道在50-80m左右,但旱雪场的单位面积利用率和产出非常高。

一些市区内的小型项目,如单板练习滑道只有1000平左右,面积虽小但可供练习的技巧很多,道具可随时更换,非常灵活。

  • 地点选择近郊或市区

旱雪的场地选择一般在近郊和市区,因市区和近郊的交通较为便利,用户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段和出行方式可供选择,有利于培训和俱乐部活动。同时因占地面积较小,环保无污染在市区或者近郊比较容易拿到地。

  • 旱雪初期体验娱乐向培训和俱乐部运营过度

从发达国家的旱雪发展过程来看,旱雪初期发展阶段大多客源来自于旅游体验,随后用户比例逐渐向滑雪培训倾泻,在积累一定的用户基数后,形成俱乐部形式的运营,最后发展为综合性的滑雪培训与度假目的地。

七、??中国旱雪的发展前景

  • 市场空间
  • 国家政策

受2022年举办冬奥会影响,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多部委发布《群众冬季运动推广普及计划(2016-2020年)》、《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年)》等相关文件,提出“三亿人上冰雪”、“北雪南移西扩”、“青少年冰雪计划”等号召,鼓励发展旱雪、旱冰等新材料、新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带动社会民间资本进行冰雪设施建设,引导群众参加冰雪运动,成就冰雪运动成为旅游和体育行业的新热潮。

  • 市场热情

自2015年开始,冰雪行业开始疯狂的增长,主要集中在与旅游结合的产业,中国冰雪小镇崇礼的滑雪场数量已达30余家,仅16-17年度新建大型滑雪场已有十余家。全国参与冰雪运动的人群已达1250万人,并且每年以超过20%的数量在增长,预计2020年冰雪经济总量将超万亿。

全国各地具备冰雪条件的城市纷纷兴建戏雪乐园,不具备冰雪条件的南方地区开始发展室内滑雪场、旱雪场建设,哈尔滨万达、深圳乔波等室内滑雪场营业十分火热,南通、十堰、石家庄、烟台等地的旱雪场经营非常火爆。

旱雪呈现与旅游景区相结合的业态,较适宜于建设在景区内。旱雪不仅仅是单独的运动项目,而是一个平台,围绕旱雪配套餐饮、水吧以及相关的户外运动娱乐项目,成为一个生态圈,可以为景区留存更多用户,增加游客停留时间,实现二次消费。

  • 旱雪定位
  • 行业定位旱雪是滑雪的衍生产业是滑雪场的时空延伸

旱雪将滑雪场的冬季运营延伸至四季运营,将崇山峻岭上的滑雪场延伸至城市市区,将滑雪高端运动项目延伸至全民娱乐运动,旱雪拥有更好的群众基础,更高的普及性,通过旱雪将中国冰雪运动发展起来,为三亿人上冰雪做贡献。

  • 主要人群:99%的未滑或初级雪的青少年儿童

中国99%的人未滑过雪,这其中有雪资源分布不均的原因,也有滑雪费用高昂的愿意,旱雪将雪场搬进了公园、搬进了广场甚至商场,费用与滑雪相比骤降,将有机会使更多的人走上旱雪场,体验滑雪的乐趣,培养滑雪的兴趣,同时旱雪场也为滑雪场培养潜在的爱好者,输送流量。

旱雪是新兴的运动,青少年和儿童更容易参与进来。同时,青少年和儿童是最需要运动锻炼的群体,处于身体发育期,需要进行各式各样的运动,提高身体素质。目前中国青少年和儿童非常缺乏运动锻炼,特别是滑雪这类对平衡性、协调性、柔韧性,更重要的是对身体的控制力以及全身关节,如头、颈、手、腕、肘、臂、肩、腰、腿、膝、踝等都能够得到锻炼,另外滑雪运动是极限运动的基础,是避免极限运动高难动作受伤的极好锻炼方式。

  • 功能:更丰富、更有趣、更普及的综合滑雪娱乐运动

旱雪的功能定位于滑真雪有区别,滑旱雪在锻炼滑雪技巧方面暂时只能充当滑雪驾校的角色和极限滑雪的角色,在技术磨练方面与真雪场仍有差距,但旱雪场的优势在于时空优势和娱乐性,为大众参与滑雪娱乐提供有力的条件,因此旱雪场的功能应该突出更丰富、更有趣、更普及的娱乐滑雪的特点。

  • 旱雪场的运营特点
  • 旱雪与娱乐结合

旱雪的运营与真雪场有一定的区别,旱雪以娱乐为主,以“快乐运动”理念,丰富游玩项目,围绕旱雪将相关的游乐项目、娱乐活动整合起来,提高游客的参与度,形成互动,在市区内打造半日或一日游玩的地标性运动场所。

将游乐体验、极限单板运动、滑雪驾校以及相关的运动娱乐活动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旱雪游乐生态体系,将好玩度提高到一定水平,进行综合运营。

  • 俱乐部运营

旱雪具备形成俱乐部运营的基础条件,具有互动性、娱乐性、社交性以及持续技术进阶等俱乐部运营的特点,并可以借鉴欧美及日本的旱雪赛事形成中国旱雪赛事文化,并可以与冬季滑雪结合起来,形成良性发展。

  • 滑雪教学

旱雪被称为滑雪驾校,因其不收雪资源、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且很多旱雪场是建设在市区公园内的,为滑雪初级爱好者提供了学习的机会。滑雪教学是旱雪运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模块,将为旱雪贡献很大的营业收入,也是衡量品牌价值的重要一环。

  • 滑雪四季赛事

冬季滑雪赛事已经非常成熟,将非雪季节的滑雪赛事导入到旱雪场地进行,把旱雪和真雪滑雪结合起来,形成良性循环,带动旱雪的知名度。

  • 分类
  • 城市旱雪

城市旱雪指建设在市区的公园、广场等区域,并能够在城市内达到地标性运动场所的旱雪场。根据城市的运动场馆分布及群众运动特点布局旱雪场,形成整体的城市旱雪氛围为最佳旱雪规划。通常这类旱雪场规模较大,如6000平米以上,在钢结构旱雪架体内部建设有雪具大厅、餐饮服务区、高科技运动(VR、体感运动)区和网球、篮球、羽毛球等其它运动场地。

  • 校园旱雪

校园旱雪指建设在校园内的旱雪场,校园需要除目前足篮排球等常规运动项目外新的有氧运动项目,一方面丰富学生的运动,另一方为实现三亿人上冰雪做贡献。

  • 景区旱雪

景区旱雪是指建设在景区内,为景区增加一个游乐项目,同时旱雪借助景区的客流量,丰富景区项目,增加营销收益。

  • 儿童娱乐旱雪

娱乐旱雪指建设在游乐场、商场等地,以娱乐为主的旱雪场,如儿童雪圈,雪斗旱雪、旱地摩托、旱地卡丁车,以及围绕旱雪配合其他娱乐运动的儿童娱乐运动馆。

娱乐旱雪主要针对儿童而建设,是儿童游乐场的升级产品。相对淘气堡等游乐设施,娱乐旱雪除在娱乐上创新外,增加了运动健身的功能,促进儿童的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

  • 单板公园

极限旱雪主要指极限单板公园,主要建设在市区的公园内和近郊独立区域。极限单板是各类极限运动的基础练习运动,借助单板滑雪的速度和变换的地形来练习跳跃、翻转等动作,锻炼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以及对身体的控制力。

极限旱雪单板公园相对滑板具有更安全、更专业、更好的锻炼等特点,旱雪毯具有弯曲反弹的特点,极限运动爱好者意外落地时起到缓冲的作用,不会受到严重伤害。另外,在旱雪上进行滑行加速、急停、做动作时,由于旱雪的摩擦力作用,使各种极限动作更容易控制,操控性更强,更有利于磨练极限技术。

  • 发展趋势

自去年以来,滑雪市场的热度是一浪高过一浪,旱雪作为滑雪的延伸运动,行情也水涨船高,特别是收到南方无冰雪资源地区的青睐。

旱雪运动虽源于滑雪,但与滑雪仍有区别,因其不受地域和气候的影响,可以因地制宜,与周边景观、游乐等旅游资源结合,成为一个运动旅游生态体系,发挥旱雪更大的作用。

滑雪运动的火爆除因冬奥会和冬运会的原因外,北方旅游产业向冬季运动项目转移也是重大原因。在中国北方,冬季的旅游娱乐项目少之又少,而滑雪是仅有的能综合高端与大众消费的旅游项目,同时也是体育运动高端项目,并具备稀缺资源的优势。

但滑雪因气候的限制并不能全国范围普及,且冬季寒冷,滑雪仅能衍生滑雪装备、滑雪教学、餐宿等相关产业。

旱雪无地域和气候的限制,与景区、广场和公园等场景的融合相得益彰,能够围绕旱雪营造更大更丰富更有趣好玩的旅游度假生态。

滑雪被视为“白色鸦片”,是能够雅俗共“玩”、重度消费的旅游项目,因此而被旅游行业所重视。

旱雪本质上是以速度为核心的类极限运动项目,对游客具有足够的吸引力,是一个景区的亮点。但单纯的旱雪项目仍需要其它项目的配合,才能够达到游客驻足和二次消费的目的。围绕旱雪打造以速度为核心的运动娱乐圈,如滑板、极限自行车、跑酷等,再辅以野营住宿、餐饮水吧等基础服务,及丰富了该区域内的可玩性和多样性,又可以形成游玩目的地,同时为旱雪重度爱好者提供VIP基地。

因此,旱雪场的规划设计,需要考虑周边环境、配套项目、辅助设施的协调一致,按照目标客户人群的定位,人群流量、场地的特点、消费的水平、竞争优势以及气候环境、地理位置等因素,进行周密而细致的规划,将旱雪、运动、旅游三者结合起来,打造运动娱乐旅游目的地。

旱雪不仅可以作为运动旅游的核心项目,同时也可以作为景区的辅助项目存在。在城镇化越来越集中的、超大城市规模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人们的野外出游和户外运动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也催生了很多旅游小镇、运动主题公园、户外宿营基地等旅游产品。

以户外宿营举例,宿营如房车营地、帐篷营地等,也是一种平台模式,除住宿外还需要餐饮、互动娱乐等项目做配套,丰富宿营生活。旱雪作为户外运动十分适合这种情景,既能增加互动娱乐,同时旱雪还是一个技术成长型项目,长期的练习并进阶具有非常高的用户粘性,能够很好的填补宿营地的互动项目空缺。

运动主题公园就更加适合旱雪项目。近几年,欧美和日韩流行的极限运动席卷全国,国内各类的极限运动团体越来越多,达人的极限运动水平发展极快,而滑雪作为基础的极限运动锻炼项目,拥有广泛的市场空间。运动主题公园需要这类极限运动项目作为公园的亮点,聚集人气,如上海已形成气候的滑板公园。

在国家大力提倡“全民健身”、“三亿人上冰雪”以及“北雪南移”等政策下,运动项目,特别是滑雪项目和旱雪项目,市场井喷式迟早的事情,这个风口已经来临了。